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首都北京的首条磁悬浮列车终于开始试“浮”

磁悬浮是利用悬浮磁力使物体处于一个无摩擦、无接触悬浮的平衡状态,磁悬浮看起来简单,但是具体磁悬浮悬浮特性的实现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。由于磁悬浮技术原理是集电磁学、电子技术、控制工程、信号处理、机械学、动力学为一体的典型的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。伴随着电子技术、控制工程、信号处理元器件、电磁理论及新型电磁材料的发展和转子动力学的进一步的研究,磁悬浮随之解开了其神秘一方面。

1842年,英国物理学家Earnshaw最早提出了磁悬浮的概念,距今已经175年。

1900年,美国,法国等专家曾提出物体摆脱自身重力阻力并高效运营的若干猜想–也就是磁悬浮的早期模型。并列出了无摩擦阻力的磁悬浮列车使用的可能性。

1969年,德国牵引机车公司的马法伊研制出小型磁悬浮列车系统模型,以后命名为TR01型,该车在1km轨道上时速达165km,这是磁悬浮列车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。

1970年代以后,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,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,德国、日本、美国、加拿大、法国、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。

进入本世纪,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是磁悬浮轴承和磁悬浮列车,而应用最广泛的是磁悬浮轴承。它的无接触、无摩擦、使用寿命长、不用润滑以及高精度等特殊的优点引起世界各国科学界的特别关注,国内外学者和企业界人士都对其倾注了极大的兴趣和研究热情。

我国关于磁悬浮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,1986年,西南交通大学就率先召开了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技术研究大会,成为国内较早启动该领域研究的高校科研单位。在1988年,交大磁浮团队完成了单自由度铁球悬浮实验,对电磁吸力悬浮原理有了本质的认识。

1989年3月,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磁悬浮试验样车。

1990年,西南交大磁浮团队研究成功了由 4台小电磁铁构成的磁浮模型车,并实现了模型车的稳定悬浮和基于直线电机的驱动。

1995年,中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试验线在西南交通大学建成,并且成功进行了稳定悬浮、导向、驱动控制和载人运行等时速为30.0 km的试验。西南交通大学这条试验线的建成,标志中国已经掌握制造磁悬浮列车的技术。

2003年,西南交大在四川成都青山磁悬浮列车线完工,该磁悬浮试验轨道长420米,主要针对观光游客,票价低于出租车费。

2015年12月26日,西南交大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制的中低速磁浮列车,在长沙高铁南站至黄花机场的18.55km“长沙磁浮快线”试运行。

磁悬浮问世100多年,首都北京的首条磁悬浮列车终于开始试“浮”

2003年1月4日,上海磁悬浮列车正式开始商业运营,全程只需8分钟。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专线。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的龙阳路站,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,专线全长29.863公里。

北京首条磁悬浮列车试运行

磁悬浮问世100多年,首都北京的首条磁悬浮列车终于开始试“浮”

10月16日,北京市首条中低速磁浮列车—S1线全线试运行。没有了轮轨的摩擦声,这条安静的磁浮线全线通车后,从门头沟石门营到石景山,只要十多分钟。2017年年底,S1线即将开通试运营,即使穿山跨河,所需时间也会比以往走地面快一倍。

S1线全长10.236公里,设站8座,S1线设计初、近、远期客流强度分别为0.85万人次/公里、1.27万人次/公里、1.58万人次/公里。初期最小行车间隔时间5分钟,实际运营最高速度80公里/小时。日客运量16万人次,月客运量473万人次,全年客运量5685万人次,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运能最大的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线。

S1线按照运营模式正在进行试运转、安全测试等空载试运行。

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,量子理论预测,大量原子能发生量子纠缠。此前,科学家曾展示了2900个原子的量子纠缠。而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展示了1600万个原子在一个1厘米的晶体内的量子纠缠,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《自然·通信》杂志上。

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理论预测的一种物理现象,指粒子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粒子组成系统中相互影响,这种影响不受距离的限制,即使两个粒子分隔在直径达10万光年的银河系两端,一个粒子的变化仍会瞬间影响另外一个粒子。

量子纠缠是方兴未艾的量子革命的先决条件,也对量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和操作模式影响巨大。此外,根据量子纠缠,科学家们提出了“量子通信”的设想。按照不确定性原理,这种传输信息的方式从根本上杜绝了被破译的可能,即使信息被截取,其“不确定性”使破译者根本无从下手,这对数据保护尤其是数据加密来说至关重要。

让两个粒子发生纠缠并非难事:例如,分开一个光子会生成两个相互纠缠的光子,这两个光子拥有相同的属性和行为。日内瓦大学应用科学团队的研究人员弗洛里安·夫洛韦思说:“但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几百万个原子之间的纠缠过程,因为需要收集和分析的数据量太大。”
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夫洛韦思和同事选择了一种不那么直接的方法。在最新研究中,他们让一个光子通过一个量子中继器——富含稀土原子的晶体,被冷却到零下270℃。当单个光子渗入这个小晶块时,其内的原子会发生纠缠;而且,当晶体再次释放单个光子而没有阅读它接收的信息时,纠缠再次发生

赞(0) 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王中利 » 首都北京的首条磁悬浮列车终于开始试“浮”
分享到: 更多 (0)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